舌头口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舌尖上的记忆搅团 [复制链接]

1#
嫲嫲做的搅团作者

白光炜播读

白涛

在俺喔儿,每个村里都有这样的能行嫲嫲,她淳朴善良,吃苦耐劳;她热情好客,古道热肠;她能织布纺线,也能拉车子上塬,能上树搄香椿、折槐花、捋榆钱,也能陪娃们下河捉鱼、逮潘涵;她能在缝纫机上绣花,也能用在河沿的菜地里拥葱栽蒜……其实呀,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还能做一手好搅团!

搅团是过去陕西、甘肃等地群众的家常饭,尤其是关中人,特别爱吃搅团。那时候,搅团家喻户晓,家家可做,人人能吃,尤其适合牙口不好的老人和消化不好的碎娃。而吃搅团也不分时令,四季皆宜,因而深受群众喜爱。在俺喔儿,隔三差五不吃个搅团,人就觉得嘴里没味儿。但现在,因为淘汰了大铁锅麦秸火,电磁炉煤气灶做出来的搅团又不是过去那个味儿,所以做搅团的人就少了,搅团由家常便饭变成人拾一久梦吃一顿的稀餐儿,也成为一道难得一见的诱人美食!

这天早上,嫲嫲从隔壁村里搭磨子回来,架子车拉到村头起,几个人坐在碾盘子上晒暖暖,有人问,拉的啥?嫲嫲说,今年新苞谷磨的苞谷糁。人又问,磨苞谷面着么?嫲嫲说,磨了,磨了。那人烧哄说,那给咱做顿搅团么,咋相?嫲嫲说,能成么,把你屋的水芹菜浆水儿给咱舀一盆盆儿。那人赶紧回道,没麻达,没麻达!另一个人这时候打岔说,我也想吃,我屋没浆水,我去给你拉风匣得行?嫲嫲爽快地笑着,说,走,都走,一人一碗,多溢的没有!

嫲嫲家新盖了洋楼,屋里装修好了准备搬,但院子里几间瓦房却还是舍不得拆,嫲嫲爱吃搅团,爱睡热炕,瓦房里的锅头连炕嫲嫲用了几十年,早已有了很深的感情,嫲嫲用它做过的搅团,数都数不清。

说起来,要论做搅团的技术,在村里,嫲嫲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有一年过年,俺屋来了几个城里的亲戚,点名要吃搅团,俺妈就邀请嫲嫲到屋里给亲戚们做搅团,有位亲戚一连吃了五洋瓷碗,肚子里已撑得要命,嘴里却嚷着还要吃,可见,嫲嫲做的搅团有多香。

嫲嫲为人热情、厚道,常常,她家一开灶,总是要做一大锅,乡*邻里们有好这一口的,闻着味儿就来了!来混饭的,通常也就一人一碗,尝个味儿,多了大家自己也不好意思,害怕把主家吃拉脱。不过这搅团稀咣咣的,是哄上坡不耐饥的饭,在嫲嫲家吃上一碗回去,自家的饭还是照吃不误!

做搅团,看着简单,但是要做好,确实也不容易。嫲嫲做搅团完全遵循传统,从面粉到配菜都有讲究。选用自家地里产的*苞谷,磨成苞谷面粉作为主料,辅以少量麦面和淀粉,在洋瓷盆子里加水搅和匀,和成面糊糊,大铁锅里添水烧开后,将面糊糊倒入搅匀,赶火烧至冒泡,然后将干苞谷面均匀地撒于滚开的锅中,边撒边用擀杖或大铁勺顺时针、逆时针轮换着搅拌,搅搅团很费力,要搅到均匀,搅到没有疙瘩才好。这天,嫲嫲一边搅着搅团一边给我们传授经验,她说:“搅团搅团,关键在一个搅字,人说搅团要好,七十二搅,其实,做一锅好搅团岂止是七十二搅,没有几百下是搅不好的,好搅团是搅得越多越匀、越稠越糊越好!”

搅团还在锅里,嫲嫲已抽空将浆水菜水水儿调好,水水里漂着浆水菜叶叶儿、绿辣子、葱姜蒜沫儿、油燣菜,又泼了几勺菜籽油,看起来极其诱人。洋瓷碗舀好水水,将搅团盛到碗里,不能太多,半碗为宜,撒上香菜、滴几滴小磨香油,调上关中特产线线儿辣子做成的油泼辣子,再抄一筷子铁勺烂的蒜苗油燣菜放在上面,这时,你看这碗中,中间金*一团,旁边浆水菜古色古韵,油烂菜、香菜翠绿点缀,碗圆圈红油漂浮,真是美轮美奂,看着都是一种的享受。这种吃法有个形象的名字,叫水围城,是吃搅团首选,也是最经典的吃法。

当然,除了水围城,还有另外两种忒色吃法。一是做搅团时多做些,盛入茶盘中放凉,待吃时将凉搅团切成三四公分的小块儿,直接浇水水儿凉调,吃起来就跟调粉儿一样。

或者是,烧热水水儿汆入搅团,加配菜、调料、油泼辣子,称为烩搅团或汆搅团。当然,也有人会做个丰盛的烩菜,把搅团烩进去,那样显得搭配更丰富、更有营养。

而搅团的另外一种吃法,是夏季里人们的最爱。用满是蜂窝眼的馉饳盆盆儿把搅团“溜”下去,溜到盛着凉水的洋瓷盆子,让它变成一条条小鱼形状,城里人叫“鱼鱼”,农村人叫蛤蟆馉饳儿。蛤蟆馉饳儿搭配上浆水菜水水儿,止渴生津,祛火开胃,绝对是炎炎夏日里最涝口、最解馋的一道美食。

当然,溜完蛤蟆馉饳儿,锅里剩下的难以处理的粘蛋和饹馇,嫲嫲通常会自己一个人吃掉,嫲嫲说她就爱吃这些,我们小的时候,她这么说我信,但现在我却想,嫲嫲或许并不是真的爱吃这样的残渣剩饭,只是她习惯了把最好吃的部分都留给别人。

这天,在嫲嫲家,我破例吃了三大碗,嫲嫲说,能吃抓紧吃,这房跟锅头要是拆了,以后新房里就做不成搅团了!嫲嫲说这话的时候,我感觉她有些伤感。其实更伤感的是我,自己家已经好多年没做过搅团了,嫲嫲家的旧房再一拆,以后回村里,恐怕再也吃不到如此可口、如此美味的搅团了。

我知道,旧房终究要拆,时代的发展我们无法阻挡,或许这搅团,在不远的将来,注定会成为我们生命中一份难忘的回忆、一份执着的惦念。而嫲嫲做的搅团,也注定会成为我心底里刻得最深、记得最牢的那份留恋。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吃完嫲嫲的搅团后,用粗浅的文字记录下这一切。谨以此,致敬这位擅做搅团的能行嫲嫲,也致敬关中大地上千万个像嫲嫲一样勤劳质朴、贤惠善良的嫲嫲们!

古今搅团情

作者

玉生烟

陕西嫲嫲不一般勤劳朴实品行端会持家来又能干样样事情做在先待人热情心良善辛苦操劳为家园能绣花,会纺线拉车种地捋榆钱还敢下河逮盘憨能拥葱,会栽蒜能焙辣子会擀面燣的蒜苗香又爨浆水窝咧好几罐你看能干不能干说得这多不算完关键还会打搅团打搅团,不一般搬出史料往前翻诸葛兴兵出祁山大营扎在五丈原沟深原高路途远缺粮缺水加熬煎吃饭问题千斤担眼看就要耍麻缠小事岂能困诸葛木牛流马赛骆驼翻山越岭驮货物分兵屯田时日多眼下日子得接抹粗粮也能细着做吩咐一声火头*埋锅起灶搭柴火烧水拌面煮一锅不稀不稠先凑合柯杈转,擀杖戳七十二搅嫑煳烙稀稠刚好立勺勺大罡冒气将出锅熟咧舀成碗饦饦浇上水水活泼泼连吃带喝更暖和吃啥调啥口味多热的凉的都嫽着你说快活不快活三*围着大铁锅端碗瞅这稀罕物味道爨爨还绵糯软软不会把牙硌入口下了喉咙坡伸着脖项像唱歌原来此物心里热烫了喉眼烫心窝这倒闹咧啥事么只怪猴急是吃货

连咥几碗不嫌多冒汗还要把衣脱只咥不够锅里眇一瞅把人吓一跳锅底一下发了燥咯吱咯吱朝上翘捞起仔细瞧一瞧**亮亮像金鏊嘎嘣咬到嘴里嚼锅底咥着更加嫽赶紧快给丞相报以后光把这饭造从此搅团很火爆名气能跟锅盔闹传遍陕甘传巴蜀四路八方有名号大宋有个范文正少年勤学很用功咥的搅团就咸菜胸中能藏十万兵划粥断齑留佳话忧乐天下爱百姓搅团故事还很多饱含民生苦与乐艰难时期能裹腹雅号就叫哄上坡如今食物很丰盛天天想咥水围城酸菜咸菜油燣菜浆水鱼鱼是最爱丰年饥年都流行搅团绵绵味道浓口内生津浮旧景故土乡关总是情

备注:

1.《古今搅团情》系长安文友玉生烟读完《嫲嫲做的搅团》初稿后即兴所作,因而发在一起。2.文中“嫲嫲”一词指代“伯母”,据《关中方言大辞典》所载,关中方言中“伯母”一词应写为“妈妈”。文中,因与普通话“妈妈”区分而写为“嫲嫲”。特别推荐

柿子树下的童年

记忆里,有种美味叫饹馇

胡新华散文:我的小学

蓝田别:离乡的时候,我想哭

原创作品阅读量top5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阅读)

1.方言散文:浆水菜

2.在俺哇儿,有种消遣叫失含赶

3.汤峪人写长安界:鸟已归巢,而额又要远行

4.方言朗诵:家乡的红豆儿米饭

5.汤峪有个石坡街

流淌在血脉里的乡情

赞赏一下,鼓励作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