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口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福利刘氏口疮药的前世今生疗效特别好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在孔孟之乡、风光秀丽的微山湖畔,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小城(古称高平),汉武帝之子昌邑王葬于此地高平山,因在为昌邑王凿墓时挖出金子,故而得名金乡。

金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盛产大蒜、小米而闻名于世,被称中国大蒜之乡、中国金谷之乡。当地人素有习武行医传统,乡人王叔和便是医圣张仲景的弟子,他整理编辑了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著有《脉经》十卷,时至今日,金乡仍多有偏方散落民间,医治各类疑难杂症。

同治年间,在金乡西部乡村刘庄,有一郎中名叫刘冠型(生于年),善用土方救治乡邻,尤善医治痈疽疔疮。刘郎中配制的药膏药粉虽是就地取材,但也方便管用。他以蜘蛛、芒硝、薄荷配制了一种药粉赠与乡邻,治愈乡人口疮,虽远不如现今配方科学有效,但能解除病患,乡里乡亲求药甚多。

同治十三年,刘冠型得子刘韶翰(生于年、卒于年)。此子聪慧好学,喜爱医术,与同村人张海楼是少年好友、志趣相投。光绪年间,两人便游走四方,拜师学医,尤善针灸之术。俩人亦师亦友,游学归来,便以医报乡,很快俩人便在金乡城西一带颇有名气。

清朝末年,外强入侵,内乱纷起,民不聊生,各类疾患虐,加之食物匮乏,人民普遍营养不良,溃疡之疾多有发生,虽不是大患,但十分痛苦。刘韶翰在家传药粉的基础上,稍作改良,大量配制赠送乡邻,刘氏口疮药名声渐起。

刘韶翰晚年亡妻(孙氏),续妻许氏原为城中书香门第,因反抗日本兵,父兄皆被杀害。许氏识书达礼,温淑贤良,嫁到刘家之后,便和夫君一起研读古书药籍,改善刘氏口疮药配比,加入牛*、珍珠等药材,起到解*、敛疮、收口之效,对口疮、咽炎等效果更佳。

许氏为人善良,十里八乡村民前来就医,特别是远道乡亲,不仅不收诊疗费用,还免费提供食宿。刘氏口疮药辅以针灸之术,对口疮、咽炎之症便药到病除,加之许氏人缘极好,在十里八乡多有赞誉,刘氏口疮药一时声名鹊起,同为二代创始人,许氏在刘氏口疮药的传承上功不可没。

刘氏一族人丁兴旺,许氏持家有方,家族和睦,几十口人不分家,曾是邻里羡慕的大家庭。子承父业,家中子弟刘士为(生于年、卒于年)担起了第三代口疮药传人的重任,刘氏和许氏精心培养,刘士为不仅大胆改进药材配比,还精通针灸之术。但天不假年,遭遇上世纪大饥荒的刘士为,本就身体虚弱,竟一病不起,在壮年谢世。

世道艰难,刘氏针灸一学也随刘士为谢世而逐渐凋敝,更可惜的是,刘氏祖上针灸文稿书籍也在文革破坏均被付之一炬。已到风烛残年的许氏并不轻言放弃,苦力支撑,培育孙辈刘存福(生于年、卒于年)继承家学。四代传人刘存福、其妻康氏以药济世,虽针灸一学失传,但刘家好善乐施的性格得以保留,故刘氏一门在乡里多有口碑。

解放初期,刘氏子女大都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生性倔强的五代传人刘景民(生于年)年轻时走西口,与妻寻氏一起到山西谋生活。年,联产承包席卷中原大地,外出10年的刘景民回到老家,过起农耕生活,生产之余,刘景民和寻氏一起学习刘氏口疮药配制施药,传承家学。

今天,西药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医院动辄输液,过度用药相当普遍,不少人被过度医疗所害。中医日渐冷落已成为一种常态,民间祖传手艺虽有特效,但也处于一种尴尬的境界,除慕名而来的患者,不少也是久治不愈才无奈登门。每谈及于此,年近七旬的刘景民不无感慨,中药好用方便,只要乡亲需要,他都会坚持下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