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治疗白癜风医院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812/i1ri2b2.html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这款肉桂不错,辛辣感很强的,非常煞口,刺激!”
这种对待肉桂的品评标准,现如今岩茶界的许多茶掌柜都有,不但有,还大量传播。
于是引得很多的茶友,也开始认为,肉桂就是要刺激。见面就问,有重口味的肉桂吗?有辣一点的肉桂吗?
每次被问,村姑陈心里就有一万只恐龙在嚎叫——肉桂又不是麻辣火锅,要那么辣口做什么?
但是,如果拉开摆事实讲道理的架势,细细地跟这位朋友去攀讲,什么是肉桂的香气,什么是肉桂的汤感,什么样的肉桂才是好肉桂,人家一定是迅速用两手捂住耳朵,撒娇般地说,不要听不要听,大家都说肉桂是辣口(辛辣)的,就你一个人说肉桂不辣口,少数服从多数,你说得肯定不对。
喵,满腹委屈的村姑陈只能在撒娇的女生面前,败下阵来。
撒娇的女人最好命,果然是真的。
《2》
殊不知,岩茶重水,注重水的柔软和顺滑,注重水内物质的丰富,注重汤水的厚度,以汤水入口的柔和软糯为第一考量要素,却从来不会重“刺激”和“辛辣”感。
除非是山场不正,工艺不好的肉桂,一入口就是满满的茶多酚和咖啡碱,才会拥有像刀子一样的,刺激你的味觉神经的,又苦又辣的那种“刺激感”。
然而,这种刺激感,绝非肉桂所独有的、迷人的那种“辛辣感”。
这种刺激,这种令舌头起褶皱从而让人感觉舌苔变厚的感觉,是大量的咖啡碱释放在茶汤里形成的,能泡出这种味道的肉桂,除了山场和工艺不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你坐杯时间过长。
它和传说中的,肉桂的“辛辣感”,绝对不是一回事。
《3》
起初,村姑陈还没有喝到正岩肉桂的时候,那是N年前,还在跟半岩肉桂较劲的年代,也与现在这些掌柜们的想法一样,认为肉桂就是重口味,就是霸道刺激的,就是很煞口的。
跟今天的“肉桂麻辣说”,同出一辄。
为什么曾经的村姑陈,也会对肉桂有如此怪异的理解?
因为那年代的村姑陈,还在喝岩茶的1.0时代,现如今,已经到6.0时代了。
在村姑陈的岩茶1.0时代,喝到的大多是半岩的岩茶,甚至外山(武夷山市之外)的岩茶。
初学喝茶的人,如果不是有特殊的渠道,仅仅只是从市场上的茶叶店里淘茶喝,喝到正岩茶的概率是很低的。
正岩茶价格贵,你如果喝不懂,人家一般不会拿给你喝。就算喝了,喜欢,也会因为价格高望而却步。一旦喝了不买,那泡正岩茶就浪费了。因此,一般在初级阶段,能接触到正岩茶的机会,是很少的。
半岩肉桂和外山肉桂,由于山场的土壤,气候,天气情况不太好,如果工艺再平庸一点,那出现苦涩味,就是煞口感、刺激感的概念,是很高的。
那么,初入门的,或者没有机会接触到真正正岩肉桂的茶友,大量在喝半岩肉桂和外山肉桂,必然会留下一个印象,肉桂嘛,就是重口味的,就是辣口的,就是刺激重的。
《4》
肯定有人要问,村姑陈,你不是也说过,肉桂有辛辣感吗?
为何现在又认为肉桂不辣口,不重口呢?
别急,村姑陈现在就来回答大家的疑问。
肉桂,它的首要品种特征,是桂皮香。除了桂皮香之外,它还会有果香和花香。
根据制茶师工艺水平的不同,肉桂当中的果香和花香,也有差异。
果香当中,有一些近似蜜桃香,有一些近似蜜饯干果的香气。
花香当中,有一些类似桂花香,也有一些类似兰花香,不一而足。
当然,肉桂,它是有辛辣感的。
但它的辛辣感,和市面上以讹传讹传出来的辣口、重口、刺激,完全不是一回事。
正岩肉桂的辛辣感,是一种绵里藏针。
你喝着正岩肉桂的汤水,感觉很柔和,顺滑,醇厚,稠度极佳,温泉汤般很舒服,当你咽下之后,喉咙处,会有微微的辣感,像一排小针在轻轻的刺着,不痛,有点微微的痒,很舒服的感觉。
姜桂之性,老而弥辣,正是这种感觉。
而市场上流行的”肉桂辣口说“,则是从半岩和外山肉桂身上总结出来的,是一种不舒服的,刺激感强的口感。
那是喝到一泡汤水薄,有苦味,并且涩味极重的茶,才会产生的,位于舌面正上方的一种苦涩感。
这种半岩或者外山肉桂的茶汤,带给人的苦涩感,是毁灭性的,是侵袭了整个舌面的,是三五分钟或者十来分钟,还不会消退的、极浓烈的刺激。
这是一种令人极为不爽的,只在低端岩茶里才会出现的口感。
《5》
美人在骨不在皮。
肉桂的辛辣感,在喉咙,不在舌面。
辣喉咙,是好肉桂。舌面苦涩,是劣肉桂。
好的肉桂的辛辣感,是像小针一样,令喉咙小刺,小痒的感觉,像小顽童在跟你玩耍。
不好的肉桂,没有辛辣感,只有刺激,只有苦涩,只有令舌面不舒服的,久久难以消退的酱口感。
不要被劣质肉桂的苦涩味骗了,以为那就是辛辣感。
那只是以次充好的谎言。
刺激,是舌苔变厚,是苦和涩组成的二重奏。
辛辣,是一种轻微的感觉,是美妙的,只在喉咙里出现两秒钟的,似有若无的感觉。
伴着汤里的清甜和稠滑,这股子辛辣感,变成了蛋糕上点缀的那颗红樱桃。
美好得,你只想一口又一口,用敏感的喉咙,去感受它的存在。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