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s://m.39.net/pf/a_9213547.html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学者研究表明,表示“望”的意思的字、词与成语多达余个。如,看、观、赏、瞧、视、察、盼、盯、瞄、瞪,扫视、藐视、斜视、俯视,望穿秋水、东张西望、虎视眈眈……等等。
在依据中医学理论所产生的中医诊断学中,望,专业术语称为望诊,列在中医四种诊法之首,是中医医生诊断患者的疾病种类和中医证型的重要手段之一。
望诊是什么?
望诊,是中医医生运用视觉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断方法。因具有直观、方便、快捷之特点,被列为四诊之首,并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韩非子·喻老》中《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以蔡桓公的病情发展为线索,通过扁鹊“四见”,将中医望诊的作用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密切联系,并依赖于气、血、津、液的充养。因此,脏腑功能状况与气血盈亏均可反映于人身外表,为望诊所见,故《黄帝内经》之《灵枢·本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简单讲,如果内部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人体外部的神、色、形、态也必然会发生改变。《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六腑能在体表相应部位表现它们的功能状态,如“心者,其华在面……肺者,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者,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者,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又有“鼻为肺之窍,目为肝之窍,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窍,耳为肾之窍”之说。因此,中医可以通过对人体外部如面色、舌象、形态、精神等的观察,来推断人体的状态。如舌尖红,说明心火较旺,可能有心烦、失眠等;小儿眉间、鼻柱现青紫,则多惊风;女同志面色青,多为肝强脾弱,少食多怒,或者月经不调。再如,一个人感冒后,他体格健壮,眼睛有神,面色红润,舌质淡红,动作有力,则说明其气血旺盛,感冒后会很快痊愈;反之,如身体瘦弱,双目无神,面色苍白,舌质淡,则说明其气血不足,感冒可能要较长时间才能好,或者经常感冒。
因此,从就诊人员进入诊室的那一刻起,医生已经开始通过精神、面色、形体等观察,对你身体健康状况有了初步的判断。但俗话讲,人过一百,形形色色。故,中医医生正是通过不断的望诊实践,从而持之以恒地验证、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望诊技术。因此,通常情况下,年龄越大的中医大夫,越有经验,诊断疾病的准确率也越高。
望诊望什么?
中医诊断学将望诊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五个方面,即:全身(神、色、形、态)、局部(头面、五官、躯体、四肢、二阴、皮肤)、排出物(痰涎、呕吐物、大小便)、小儿指纹、舌(舌体、舌苔)。现根据专家经验理解,择其部分与大家分享。
望面色。中医将人的面色分为常色和病色两种。常色指健康人的面色。对于黄种人来说,健康的面色应该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也就是说,中国人的面色要隐隐的黄色带有一些红色并且明亮润泽才是健康的面色。当然,环境、心态、年龄、饮食、起居、寒暖、情绪等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面色的变化。比如,炎热会让人脸色变红;又如,“你看他高兴得满面红光”,“你看他脸都气青了”,就是情绪的影响,这些都是短暂的变化,并不代表着疾病。望病色,顾名思义,指的是患有疾病的人的脸色,与平常比较,出现了发青、发红、发紫、发黄、发黑、发白的情况,会伴随着自己感觉不适,并且是长时间都不缓解,这就需要警惕,应及时就医。
望眼神。就是望眼睛的神态。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眼白(白睛)发黄,多数是黄疸肝炎;眼白发红,多是肺热;两眼角发红且痛,多是心火。中医学认为,目为肝之窍,心之使。透过眼神,能观察到患者的相关变化。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临床上,医生判定一个人是否还有生命,通常会用一个手电,照看患者的眼睛,观察其瞳孔是否完全扩大。在中医看来,一个人如果眼睛清澈明亮,坚定有力,称之为有神。特别是出生不久的健康宝宝,一双眼睛如珍珠一般。如若目光涣散、昏暗无采,如死鱼眼睛一般,谓之无神。又如,当一个人的面色蜡黄,同时伴有眼睛发黄,初步诊断为肝炎,如果再伴有全身皮肤发黄,患黄疸肝炎的可能性极高。在民间,一个老年人,尽管没有什么特殊疾病,但若两眼昏暗,反应迟滞,意识模糊,望之无神,大多数生命延续不会长久,有经验的家属往往会提前着手其后事,以防不测。
望舌象。中医学把人张开嘴巴用力平伸出的舌头,叫舌体,由外至内分为舌尖、舌中和舌根,两侧为舌边。中医学认为,舌与人的脏腑紧密关联:舌尖反映心肺,舌中反映脾胃,舌根反映肾,舌边反映肝胆。望舌分为望舌质、舌体、舌苔等。正常的舌象是“淡红色、薄白苔”,没有明显的齿痕。如果舌质红,说明有实有热,如有口臭、痤疮、心烦、口疮等;舌质淡,则有虚有寒,食欲不好,大便稀溏,畏寒,精神差等;舌体胖大,有齿痕,说明体内有水湿;舌体瘦小,则气血不足;舌质瘀黯,舌下脉络迂曲,这说明体内有瘀血。舌苔说明邪气变化的情况,如果人生病后舌苔变黄、变厚、变干,说明邪进、化热;相反舌苔变薄变淡,则为邪退,一般而言,病情在向好的方向转化。举例说,人喝了一定量的酒后,说话就不自如、反映不灵敏,俗称“舌头变大了,说话打啰啰”。在中医上,认为这是因为心的关系。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藏神”,也就是说,心既要管血脉营运,还要管大脑的思维。因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侯。舌的运动受心神的支配。喝了酒后,血液循环加快,心神受到干扰,心血过多上荣于舌,使舌的神经反应变得迟缓,口齿不清。
就医时需注意什么?
为不影响医生的正确判断,建议在找中医调理之前,不要吃导致舌染色的食物(如牛奶、咖啡、桑葚),女性朋友们不要化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