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吃喝频繁,加上大家习惯秋冬进补,人们往往过食肥甘厚腻或油炸食物,就容易出现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问题。节后,医院口腔科这类患者陡然增多,医院老年病科主治医师*静敏说,这是因为冬季阳气内敛,较易出现内热的情况。
这种情况怎么缓解?她建议,要按照不同体质进行调理。“很多人觉得口腔问题就是‘上火’,自行服用一些清热泻火解*的食物或药物,这样虽然能减轻一些疼痛,但反反复复不能痊愈,甚至溃疡加重。其实看似同样的‘火’,也有不同情况,需要先辨识体质和原因,按不同体质特点,进行治疗或调理。”
对于节后口腔溃疡等问题,*静敏提醒:
1.注意清淡饮食,多饮温水,少食用辛辣、煎炸食品,避免暴饮暴食。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各种水果、蔬菜等;同时注意口腔卫生。
2.注意调整好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3.进行体质辨识,及时调理体质偏颇。
她表示,口腔溃疡中医称为“口疮”,中医讲“口为脾之窍”,“心开窍于舌”,与口腔、舌头有关的疾病多与心、脾有关,但又不局限于心脾,因为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属于胃肠,因此,口疮发病又与肾和胃肠有关。病机十九条中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火又可分为实火型和虚火型两大类。
实火型
此类型多见于体质壮实人群,通常喜欢吃燥热、辛辣食物或经常喝酒,此类人群容易出现“内热”的情况。尤其是到了冬天,过度进补温阳补气类食物,饮食积滞于内,郁而化火,向上熏蒸口舌导致口疮发生。此类口疮颜色鲜红,疮面肿大,灼热疼痛症状明显,还常伴有口臭、口干、便秘、心烦、失眠、舌红苔*等表现。治疗或调理应以清热泻火为主。
虚火型
“现在都市人长期熬夜、吃冷饮、吹空调,日久可导致脾肾虚弱、阴虚火旺、阳虚火炎,这类型的牙龈肿痛或口腔溃疡常表现为疮面颜色较淡,疼痛相对较轻,红肿不明显,但容易反复发作,根据不同病机可同时出现比较疲乏、倦怠、怕冷、腰酸、盗汗、失眠、多梦,容易感到口干,舌头或红或比较白,有些舌体胖大,有齿痕等。”治疗或调理则应以温补脾肾、滋阴降火、引火归原为主。
此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现在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节、作息不规律等多种情况并存,单纯实热、单纯虚寒等情况少见,临床上多见寒热错杂并存现象,如上热下寒、阴虚湿热、脾虚湿热等,如无法确定寒热属性的患者,切记不可胡乱用药,以免延误或加重病情。
推荐食疗方
1.属于实火型的患者可以煲一些苦瓜排骨汤、绿豆粥,或用莲子心泡茶饮等,起到清热泻火解*的作用。
2.属于虚火中阴虚火旺的患者,可以用生地、麦冬、玄参、石斛等煲汤,起到清热滋阴降火的作用。
3.脾肾虚弱、阳虚虚火上炎的患者,则不宜过多食用寒凉之品,可以适当多吃温补脾肾的食物,如牛肉、羊肉,也可以用熟地、山药、生姜、芡实、白术等药材进行煲汤服用,也有一定疗效。
4.对于寒热并存的患者,可以用羊肉、绿豆、大枣、生姜加水炖汤服用。
另外,一些中医外治法也可以用来辅助治疗,减轻疼痛。
对于实火实热患者,可以使用耳尖、商阳穴放血疗法;
阳虚虚火上炎患者,可以用吴茱萸捣碎过筛,加醋调制,敷于双侧涌泉穴,纱布外包,24小时后取下即可。
(厦门日报记者刘蓉通讯员钟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