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就控制不住自己的人生”。的确,情绪管理十分重要,但是毕竟“你我皆凡人”,不可能每个人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因此,情绪不畅是一个常规事项,情绪不畅,就容易积久生郁,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肝气郁结,疴疾丛生。而对于疏肝解郁,有一个经典名方可用,它就是柴胡疏肝散。那么,这个柴胡疏肝散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全方由“柴胡、陈皮(醋炒)各二钱,川芎、芍药、枳壳(麸炒)各一钱半,甘草(炙)五分,香附一钱半”等7味中药组成,常规服用方法是,以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柴胡疏肝散的来源,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出自明代医学家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另一种是认为出自明代医学家叶文龄的《医学统旨》。但从文献考证来说,《医学统旨》的成书要比《景岳全书》早一百年多,因此,柴胡疏肝散的方源,当以《医学统旨》为准。由于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是明代影响力很大的医学家,与李时珍、龚廷贤、王肯堂等医学巨子齐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误将柴胡疏肝散归入张景岳的缘故。
柴胡疏肝散是为肝气郁滞而设,主要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肝气郁滞证、肝郁气滞证,临床常以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为临床特征。柴胡疏肝散作为疏肝解郁的经典名方,在临床运用时,只要抓住“胁肋胀痛,脉弦”这个主要特征即可辨证用药。不过需要记住的是,全方所用中药芳香辛燥,易于耗气伤阴,不宜久服。
对于柴胡疏肝散的配伍,也是颇有讲究的。全方以柴胡为君药,主要起到条达肝气、疏通郁结的作用;以香附、川芎为臣药,其中香附专入肝经,长于疏肝理气、兼具止痛的作用,川芎行气活血,疏肝开郁,能止胁痛;以陈皮、芍药、枳壳、甘草为佐药,其中陈皮主要起到理气行滞、行气和胃的作用,枳壳下气消满,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以甘草为使药,甘草是兼以为使,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
如果细心去探究柴胡疏肝散,不难发现,它其实脱胎于医圣张仲景的四逆散(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柴胡疏肝散将四逆散的枳实改为枳壳,再加香附、川芎、陈皮组成。四逆散原本就是调理肝脾的经典良方,加上被誉为“气病之总司”的香附,被誉为“血中之气药”的川芎,被誉为“脾胃的圣药”的陈皮,使得全方在行气疏肝、和血止痛、通滞解郁方面大有作为。
对于柴胡疏肝散来说,虽然是在四逆散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但是它依然还是一个独立的方剂,不过,在临床运用时,仍然需要根据兼证、变证进行加减化裁。比如,胁肋疼痛比较重,可以酌情加入当归、郁金、乌药等中药,以增强行气活血的作用;如果肝郁化火,口渴舌红,脉象弦数,可以酌情加入栀子、*芩、川楝子等中药,以增强清肝泻火的能力;如果胁痛口干,舌红少苔,可以酌情加入当归、地*、枸杞等中药,以增强养血滋阴的能力。
柴胡疏肝散的配伍特色是,大队辛散入肝理气之药,辅以养血柔肝、通行血脉、和胃之药,疏肝的同时兼以养肝,理气的同时兼以调血,治肝的同时兼以和胃。近代名医秦伯未曾这样评价柴胡疏肝散,认为柴胡疏肝散“治疗协调,寒热往来,专以疏肝为目的”,“系疏肝的正法,可谓善于运用古方”。不难看出,柴胡疏肝散在疏肝解郁方面的能力是十分杰出的,与逍遥散都含有“柴胡、甘草、芍药”三味中药,也都具有疏肝解郁的能力,柴胡疏肝散与逍遥散二者堪称疏肝“二圣”。
对于柴胡疏肝散中所用的芍药,没有明确指出是白芍药还是赤芍药。但是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解读柴胡疏肝散的时候,以白芍析之,颇为妥帖。那么,柴胡疏肝散所用芍药究竟是赤芍药还是白芍药呢?我们要从白芍与赤芍的作用来进行分析。现代药理认为,白芍药与赤芍药都有保肝、解痉、抗溃疡等药理作用,不过白芍药在养血调经,补血,和血脉,固腠理,敛阴止汗,平抑肝阳等方面作用更佳;赤芍药在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方面更佳[1]。从本草学的药用功效来看,赤芍药善于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泻火;白芍药善于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养血敛阴,平抑肝阳;赤芍侧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活血化瘀;白芍善能滋阴平肝、养血调经,止痛,止汗[2]。由此可见,柴胡疏肝散既可以用白芍,也可以用赤芍,主要看全方作用的侧重点在哪里,医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自由切换”。
对于柴胡疏肝散全方中药的C位,也有医者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柴胡、芍药对恢复肝的疏泄功能的贡献率毋庸置疑,并且柴胡、芍药是治疗胁痛的最佳组合,是柴胡疏肝散中的核心药组;诚然“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而柴胡、芍药各有所长,柴芍相伍则肝得用亦得养;柴胡疏肝散在加减化裁中,柴胡、芍药二药,若非特殊情况万不可随意拆分;须知谨遵祖方四逆散之义而为之变通,方能发挥“妙解肝郁”之神效[3]。
柴胡疏肝散是疏肝解郁的经典名方,但是它在后世医家的眼中,也是一个实力派名方,但由于晚生逍遥散几百年,且逍遥散入围中医十大名方,因此,柴胡疏肝散的功效不输逍遥散,但是影响力却差“十万八千里”。因此,现代药理对柴胡疏肝散的研究比较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疏肝散具有保护肝脏,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3];抗抑郁、抗肝纤维化[4];调节糖脂代谢,调节炎症反应,调节神经递质,调节肝功能异常[5];降低炎症因子,抑制促炎因子表达,调节激素水平,增强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调控信号通路,增强脂质代谢[6]等药理作用。
在现代临床的运用中,柴胡疏肝散及其加减化裁方剂,可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中耳炎,血管性头痛,血管神经性水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脂肪肝,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扭转,慢性胆囊炎,不寐,特发性性早熟,瘿瘤,睾丸炎等病症[4]。柴胡疏肝散还可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便秘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和失眠、紧张型头痛、口腔扁平苔藓、抑郁症、乳腺增生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神经官能症、冠心病等其他系统证,辨证属肝郁气滞的疾病,从少阳枢机论治,均具有较好疗效[6]。
总体来说,柴胡疏肝散这个传承几百年的经典名方,虽然最初的方源存在遗漏,但是它在临床中的作用却是十分强大,是疏肝解郁的不二良方,但凡方药对证,必能效如桴鼓。不仅如此,现代临床运用也十分广泛,且具有抗抑郁、保肝、调节糖脂代谢等现代药理作用。只不过,现代药理对柴胡疏肝散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为方中诸药各自的药理作用依旧十分强大,因此,这也是它在未来临床中的广阔舞台。
参考文献
[1]沈映君.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张建*,李伟,王丽丽,等.赤芍和白芍品种、功效及临床应用述评[J].中国中药杂志,,38(20):-.
[3]周步高,刘馥春,刘妙华,等.论柴胡、芍药在柴胡疏肝散中的核心地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6(1):-+.
[4]李飞.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陈启亮,于清茜,李灿东,等.柴胡疏肝散的历史沿革与现代药理作用[J].辽宁中医杂志,,49(4):-.
[6]宋博媛,贾福运,高望.柴胡疏肝散临床应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32(3):51-57.